最近小宝老是爱哭闹,无意间翻到这篇文章,转载共勉。

  如果孩子哭泣的需求一直被阻断,总有一天,他压抑着情绪只能以某种负面的方式宣泄出来。而这方式,不是伤人,便是伤己。
  在幼年阶段,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比较弱,所以你会发现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情感需求更旺盛。
  而哭就是他们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你限制男孩哭,他们不会因此变得坚强。
  相反,因为情感需求的出口长期被堵塞,他们的内心得不到疏通,久而久之,会填满情绪垃圾。
  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哭泣让孩子认识情感,体会情绪波动,他们才能最终学会控制情绪。 
  允许男孩哭,他才能把心里的恐惧、委屈、受挫、不满等负面的情绪统统都释放出来。
  并在几番畅快地痛哭后,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爱哭的孩子并不代表就软弱。
  相反,被允许哭的男孩,才不会被心中的负面情绪反噬淹没,才更有可能变得阳光开朗。 
  哭泣有时就像孩子心里的一个排渠工程。
  一场痛哭,排去心中的淤泥积水,他们的心灵才能像一泓清水,清澈澄明,轻盈灵动。

1. 蹲下来感受孩子的世界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很排斥去超市,每次去到超市都会崩溃大哭,爸爸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当他蹲下来帮孩子擦试眼泪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一双双晃动的大腿,仿佛随时会压踏过来。 
  难怪每次来到超市,孩子的眼里总是充满恐惧。 
  爸爸灵机一动,把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这下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对着爸爸说:“哇,原来超市很好玩。” 
  很多时候,当我们蹲下来就会发现,孩子其实远非我们想象中的无理取闹。
  比起一句粗暴的 “别哭了”,蹲下来,看到孩子的世界,体会孩子的情绪,很多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2. 教会孩子情绪表达 

  前一秒还好端端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大哭了呢?
  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情绪认知和调控能力都有限。
  尤其是男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相对较慢,所以遇事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哭。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从当下环境做出判断,试着对孩子说:
  “你生气了吗?是因为什么呢?哦,是不是因为玩具不见了? ”
  一旦找到了原因,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去寻找他的玩具。 
  这样的互动,其实就是一个帮助孩子,把他的行为和情绪联系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帮助孩子从情绪脑转化为理智脑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什么,情绪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就能正确地表达与求助,而不是哭闹和撒野。 

3. 孩子哭泣时,陪着他 

  孩子哭必定有其原因,这个时候任何安慰的话都有如隔靴挠痒,任何劝阻的话都会让孩子的心情雪上加霜。 
  所以,与其要求孩子别哭了,不如允许孩子自由地哭泣一场。
  静静地陪着他,在合适的时候抱抱他,让他知道爸妈就在他的身边。
  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情绪不被父母看到与认可。
  孩子哭泣,是希望得到关注与接纳,父母的陪伴与认可就能够让他们自愈。
  有一句话说:“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没有阻碍和掩饰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展现他的喜怒哀乐,不用害怕被指责,不用担心被否定。”
  孩子,我希望你坚强勇敢,但你无须掩饰脆弱;我期盼你乐观向上,但你不用强忍泪水。
  想哭就哭吧!爸妈永远是你温暖的壁垒,坚强的后盾。

最后修改:2021 年 10 月 12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