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植绿 不负青山

——孝昌县“万树村”建设工作纪实

  春风拂面,草长莺飞。在孝昌这片生机勃发的土地上,一场“万众同心、植绿护绿”的热潮正澎湃涌动。孝昌县将“万树村”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山间地头到房前屋后,万人播种希望,万树扎根乡土。孝昌人正以春风为笔,奋力书写“万树村”建设的绿色诗篇。

  万众同心 播撒希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场动员会,吹响了“全民植树”的号角;一幅施工图,绘就了“绿满澴川”的前景,人人争当“绿色先锋”,处处涌动“植树热潮”。
  每一锹土,种下的是希望;每一滴水,浇灌的是未来。在“万树村”建设现场,干部群众与学生、志愿者并肩劳作,返乡青年与驻村工作队合力攻坚。同心植绿,让荒坡披锦,让家园如画!

  科学植绿 守护青山
  植树造林,科学为先。孝昌县创新“科技+生态”模式,适地适绿,宜林则林,无人机防虫治病,智能滴灌护苗成长,大数据监测守护绿色,从“种下去”到“活起来”,从“一片林”到“生态链”,孝昌人用智慧与汗水,筑起绿色屏障,守护绿水青山永续发展。

  绿富同兴 赋能振兴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更是致富的密码。孝昌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色银行”释放发展红利。油茶树铺就“金色致富路”,花果园结出“甜蜜幸福果”,林下产业激活“循环经济”,生态旅游迎来“远方客人”。一棵树,一片林,一条产业链;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座“绿色金矿”。绿了山头,富了手头,美了心头!

  放眼未来,万树成林,青山常在,未来可期。我们携手同行,共赴绿色约定,让孝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万树村”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荣耀时刻】(配乐+文字 柔和的音乐中渐显荣誉列表,采用动态卷轴形式呈现)
截止目前,孝昌县获评
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处 全国森林乡村3个
湖北省国土绿化先进县 “绿满荆楚”行动先进县 湖北省森林城市 湖北省园林城市 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湖北省“林长制”工作激励县
湖北省森林城镇4个 湖北省森林乡村11个

梦里花园入画来

——孝昌县全域功能城镇建设工作纪实

  孝昌县北依大别山、南靠大武汉,是一座以“孝”文化著称的千年古县。全县下辖12个乡镇、1个省管开发区和1个国家4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土面积1191平方千米,总人口66万。
  近年来,孝昌县坚持把“功能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围绕补齐“规划缺失、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风貌、产业发展、治理水平”七大短板,聚焦“空间、环境、功能、产业、治理”五个再造,全域推进小城镇建设,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坚持规划引领 下好系统谋划“先手棋”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域推进”原则,根据“一镇一规划、一镇一特色”要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发展路径,深度挖掘各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优势,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保持宜居空间尺度,传承地域文化风貌,精准确定各乡镇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因镇施策规划打造产业强镇、特色小镇。

  聚焦功能提升 用好补短强弱“连环招”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分年度、分批次、分类别实施项目480个,系统推进城镇水电路气网、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字幕:获评全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全面补齐镇区功能短板、环境短板、服务短板。
  【字幕:新建改造集镇道路80千米,下沉规整强弱电线路90千米,建成雨污管网60千米、供水管网30千米,安装路灯2000余盏,改造集镇监控系统300余处,迁移线杆6000余根,镇区环境显著改善。
改建集贸市场13个、集镇公厕130处,增设停车场50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200处,增绿补绿113处12万平方米,集镇公共服务更加齐全。
  新改建综合文化中心12个,全民健身广场13个,休闲公园、口袋公园65处,新改建乡镇“五小”及干部周转房2.3万平方米,集镇功能得到大幅提升。】

  突出长效长治 打好精细管理“组合拳”
  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管并举、标本兼治,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城镇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让城镇更精美、生活更和美。
  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常态化开展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乱摆、乱拉乱接、乱贴乱画等“六乱”行为整治,让镇区人居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健全“政府+市场+群众”多元治理机制,修订《孝昌县乡镇集镇管理办法》,压实各方责任,对建设质量高、管理效果好的乡镇“以奖代补”(字幕:2023年获得省级美丽城镇整县推进奖补资金200万元),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字幕:邹岗镇、丰山镇、小河镇获评省级美丽城镇示范乡镇。)

  当功能城镇的蓝图落地生根,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已成为串联城乡的血脉。孝昌创新“公路+”模式,五年投入25.8亿元,创建美丽农村路800千米、“四好农村路”示范线450千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00千米。

出字幕:织致富路网 绘振兴宏图
——孝昌县"路长制"示范线创建工作纪实

  示范引领 锻造黄金廊道
  S115省道示范线是孝昌县2024年创建的市级路长制示范线,它承接京港澳高速,连通107国道,融入武汉黄陂区,全长22.8千米,是武汉都市圈硬连通项目,也是孝昌苗木、果茶等特色产业的展示通道,更是全域旅游的生态画廊。

  路网赋能 激活产业脉动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孝昌立足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以路兴产”“以路促游”,以路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沿示范路发展亿元以上产业10余个、年产值60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累计增长37.2%,绿水青山路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分别以《孝昌“四好农村路”连通好日子》《孝昌建设“四好农村路” 景幽路畅产业兴》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创新机制 守护最美乡路
  构建“总路长+三级路长+三员”管理体系,2335名路长实现道路管护全覆盖,形成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格局。
  孝昌获评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观双线、小观线相继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幸福生活小康路”等荣誉称号。“四好农村路”成为孝昌老百姓家门口名副其实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和振兴路。

  长风浩荡处,澴川展新颜。从功能城镇的精致蝶变,到四好农村路的生机勃发,“孟宗故里•梦里花园”——孝昌正在奋力绘就“城在园中、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振兴画卷。

最后修改:2025 年 04 月 20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