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夏融媒学习
我们这组人员主要是学习他们视音频和图片素材存储、归档、搜引、共享和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孝昌融媒在素材存储、数字资产等领域向高效化、智能化等方面建设与发展。
首先谈一下此次学习的感受。一是素材入库及时,编目规范。江夏融媒要求全中心各类节目都必须在播出后48小时内入媒资库,而且归档入库时都是按照编目要求规范题名、制作日期等信息。比如:整档新闻入媒资时,题名规范为“江夏新闻”+“8位数字日期”+“无字幕版”。这些与我们基本相同,但是有一个不同之处是,他们要求新闻单条入库,要求生成高清文件,也就是说,生成的视频最低码率要达到50M,而且也要规范入库标题,同时标注采访记者姓名。另外,江夏融媒对图片的入库也有要求。要求每一新闻事件组照在五张左右,并标识规范时间、文件名称、采访对象、拍摄记者。如:20220701山坡街乡贤看家乡拍摄者张三(1)(2)(3);如果图片是有采访对象的,还需要加上采访对象名,如20230616江夏区2023年“安全生产月”咨询日主题宣传活动采访某某拍摄者李四(1)(2)(3)。而且,图片必须是手机或相机拍摄的原图,不用视频截图;图片入库前必须精选,杜绝大批量、粗糙不合格图片入库。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把中心在各媒体平台发布的典型报道都保留了图片入库。
直观感受是,江夏融媒在制作专题方面和我们大致相同,不同的是他们的素材整理是以视频或者图片内容为分类标准,比如:产业、人物、节日、部门、夜景、学校等等分类,而我们节目制作中心大多是以单部专题为分类进行存储。拿一部专题来说,去年我们做的“五个一”专题,内容涉及组织部、民政、农业等多个部门。会存在一个弊端,这些素材存在一个目录下,查找起来比较困难、费时,不如江夏的素材直观,且容易找到。
二是素材拷贝或借用审批严格。他们的素材严禁任何部门或个人在未经允许下私自留用或外借、外拷。内部需要的话,要由媒资管理员协助查找调用;如果需要将素材拷出作它用,则必须填写《媒资使用审批表》,须经中心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并经过必要的后期处理后,方可导出拷贝或借用。如:中央台要的素材可毫无保留的提供,如部门需要则采取降低视音频图片码率或者添加水印等处理。
三是媒资库有专人管理。他们的媒资库指定专人为管理员,负责素材整理入库,媒资系统也只对指定人员授予相应权限(补充说明)。
感觉去了一趟确实物有所值。对于融媒体中心来说,素材就是核心资产,下一步,我们孝昌融媒中心也将健立素材入库机制,规范入库流程,强化版权意识,加强对中心视音频图文资料等媒体资源的管理,保护好中心珍贵视音频图文资料,规范媒资使用流程,方便媒资共享和使用。大家也要有意识的保存高画质的重要素材,比如说主要领导活动、县内重大活动、重要主题性新闻、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新闻都应输出超50M码率的单条视频素材或者图片原图,注明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记者名,并及时上传。在这里提醒一下,有些需要转码才能使用的素材尤其应该注意(补充说明)。
最后说一句,视音频图片资料就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单位的立身之本,建立素材库,不仅仅是专题部、新闻记者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参与内容生产的人的事情,也是每一位融媒人的事情。请大家积极配合融媒体中心搞好素材入库工作,同时不要外借、外拷视音频图片资料,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资产。
赴湖南爱晚频道学习
爱晚是湖南广电旗下的一个独立的频道,更具有自主性。而我们频道是新闻综合频道,作为“党媒”的立身之本是不能丢的。但是,求同存异,爱晚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可以落地的地方。
一是,学习同类节目中的不同。爱晚频道开辟的几十个栏目,基于我们台的现状来看,有的不一定适合,但有的可以借鉴。比如,同样是与医院合作的联办栏目,他们的更多元却也更简单。后期,我们将学习他们的《院长大讲堂》栏目,将《健康之约》的内容合理调整为《科室风采》和《专家讲堂》,在医院科室愿意配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本期栏目定位为《科室风采》,如若不然可以将科室主任请到演播厅录制《专家讲堂》,这样即减轻了记者前期沟通协调的负担,也增加了栏目的多样性。
二是,让优秀节目为我所用。近期,频道计划在黄金时段开设一档服务中老年人的综合性栏目《最爱夕阳红》,以栏目为依托寻求合作商家。栏目下设《帮帮团》板块,以“解决百姓的大小事,贴心服务”为宗旨,让每一个记者、主持人成为社区老人的帮帮团,帮忙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大小事件,尤其是围绕中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包含涉老方面的科技产品、养老设备等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各类生活小常识及防骗小知识,以及围绕老年开展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青山人未老》板块,主要是挖掘老年群体发挥余热的闪光故事,传播老年人老有所为和老骥伏枥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老有所乐》板块,号召更多中老年人发挥余热特长,积极参与歌曲、舞蹈等文艺演出、创作,促进老年朋友之间的互动,加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使其成为当代中老年人参与社交的新形式。此外,计划与中医院合作开设《健康堂》栏目,打造“中老年健康实验类节目”。每期节目邀请中医院的权威医生和专家,通过访谈形式,向中老年观众普及健康养生的知识和方法,提供全面科学的养生信息和指导,做好中老年人的健康管家。当然,后期还会根据栏目播出运行情况来进行调整。
三是,让活动丰富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爱晚频道一直将目光聚焦在社区,以行动扎根社区。他们的“快乐社区365”项目开展三年,扎根基层,力求社区全覆盖,实现传播的“渠道”价值。项目主要以老百姓家门口的舞台为载体,“政府发声、媒社共建、群众唱戏”,做好“政务+商务+服务”的“三务”文章。通过盘活城市各个社区的群众艺术团体,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艺演出,形成“属地化”的现象级社群影响力场景,以“媒社共建”的形式实现更广泛的“零距离”服务阵地。下一步,我们也将下沉到各个社区去摸底,酌情组建社区的文艺团队,打造媒体+社区养老新增长极,以艺搭台,助力涉老品牌触达终端;通过社区,实现内容与受众的交互,助力政务商务服务落地社区,延伸经营路径,打通产品通达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进而有效破局传统电视经营困局,构建新型的“产业融媒”。
此外,他们在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爱晚频道设有专门的企划团队,企划团队负责对接所有的业务,包括栏目的联办、活动的赞助等,然后专业的编导进入和企划一起拿出合作方案,合作意向达成,记者才进入栏目组或活动进行摄制。他们的分工相当明确,企划只拿创收提成,编导有专门的绩效和分配方式,记者只对其进行节目考核。简而言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划和业务分开。其次,他们堆记者保护的很好,不参与创收工作。但是,对其节目质量却有相当高的要求,就比如,他们有一档《廿四节气》的联办节目,其实是一档围绕房产的节目,项目方要求体现他们的园林和古韵的特色,爱晚这边就设计了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摄制,每一个节气的都将时令与房产相互融合,可以说制作出来后受到了项目方的一致认可,当然回报也是可观的。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受到,我们确实还是和其他平台有很大的差距,我自己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开拓视野,转变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融媒改革势在必行,不学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希望大家也要加强学习,主动思考,查找不足,不断进步,在融媒事业中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