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复兴大道孝感市文化中心C座,成立于1976年,总建筑面积14181平方米,展厅面积3926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馆藏文物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15件,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清代文物,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地方性综合现代化博物馆。
馆设孝感文明史、窑火陶韵、红色征程、孝感动天等主题展厅,展出旧石器时代象牙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及商周至明清墓葬出土文物,重点展品包括青铜提梁鸱鸮卣等。三楼设有马口窑陶瓷专题展,展示湖北民窑历史及陶器工艺。博物馆免费开放,常规开放时间为9:00-16:30(周一闭馆,暑期延长至19:00),提供语音导览器租借。
镇馆之宝
商晚期青铜提梁鸱鸮卣,国家一级文物,孝感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尊鸱鸮提梁鸱鸮卣于1976年在应城市黑屋湾(现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刘家河湾)被村民在湾南挖水塘时挖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青铜提梁鸱鸮卣之一,通高25.9厘米,长径15.2厘米,短径12.3厘米,腹深14厘米,兽路形足高5.1厘米,重3.3公斤 (6斤6两),是一尊小型青铜器。器形为二鸱鸮合体背立式,方向相反。二喙四目四毛在盖上,盖柄呈菌状,四翅在白身,整个器物铸造精美,体态庄重,立体感强。
孝感文明史
前言
孝感位于华夏腹地。南有长江之险,北有“三天”之隘,镇鄂豫咽喉,拒南北要冲,因“孝子众多、孝行感人”而得名。
孝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居住生活,繁衍生息。叶家庙、门板湾、陶家湖等一百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留下孝感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足迹。
云梦睡虎地、楚王城遗址出土的大批漆器、青铜器见证看昔日楚文化的辉煌。云梦秦简被史学界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东汉陶楼则载入了历史教科书。“蒲骚之役”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苑。秦始皇南迎数次逾经此地,诗仙李白酒隐安陆十年。
孝感的历史约丽缤纷,孝感的文物灿若珠贝。楚文化的传承,孝文化的熏陶,中原文化的浸染,吴越文化的影响,使这方土地孕育了务元性的地域文化。让我们走进 孝感 的历史长廊,追寻开感悟撒播在这片热土上的浩瀚文明。
结束语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孝感人民,创造出约丽务姿的人文历史。以远古时代到明清时期,留存在孝感的几干处造存、数万件文物承载着丰富多彩、底蕴浑厚的文明沉淀,成为构筑孝感地区完整文明体系的基石,并将在孝感文明的传承发展中担吉起更务的历史使命。
孝感动天
前言
“百善孝为先”,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人的道德之本,立身之本。它既是贯穿天、地、人、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线条,也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渊薮。
孝感作为中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因历史上孝子众多、孝行感人而闻名,孝文化已经成为孝感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基因。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趋势下,孝感明确“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将古老的孝文化赋子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孝文化的勃勃生机。优秀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红色征程
前言
孝感是一片红色聚士,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这里就创建了党的基层组织,成为湖北革命策源地之一。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是全省农运开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士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双桥镇战斗、龙王集战斗就发生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在应城开办的汤池训练班,培训了大批抗日骨干,是鄂豫边区最初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三大战略支点之一;新四军第五师在安陆建军;中共鄂豫边区党委、边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长期驻扎在大悟山下的白果树湾,成为鄂豫皖湘赣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从大悟宣化店开始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了祖国新生和民族解放,孝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先后有20多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献出了生命。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走出了50位开国将军和4位省委书记,他们是孝感人民的杰出代表和革命精英。
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可歌可泣。革命前辈的卓著功勋永垂青史!
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刨始人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和武汉地委、湖北地(区)委的指导下,孝感各地党组织相继创建,并领导建立工会、农会等群众组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工农运动为主体的大革命高潮,动摇了以地主豪绅、封建官吏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新旧军陶纠合反动势力,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孝感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八七会议召开以后,中共湖北省委派郭述申等干部到孝感工作,迅速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领导孝感人民举行了多次武装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孝感成为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党领导孝感人民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配合红军主力反击敌军“围剿”。第四次、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和红三军被迫转移,孝感境内的中共组织继续坚持斗争,重建的红二十八军和地方游击队、便衣队,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保卫苏区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经过中国共产党努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中共 湖北 省委工作委员会、临时省委先后派党员干部赴各县开展抗日群众运动;应城汤池训练班各届结业学员被分配到全省各地,发展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和开展抗战活动。1939年初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河南竹沟南下,在孝感汇合各路抗日武装,发展壮大为新四军第五师,并开创了以孝感为中心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孝感人民积极配合新四军第五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调集20多个师的部队,包国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部队以大悟宣化店为中心进行战略坚持,配合全国的反内战斗争。1946年6月又举行了胜利的中原突围,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秋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孝感成为鄂豫、江汉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5月孝感全境解放,党组织领导军民为支援前线作战、迎接新中国诞生继续奋斗。
结束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孝感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光耀日月、辉映山河的不朽功勋,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和革命烈士。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補,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念,追逐梦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窑火陶韵
前言
马口窑位于孝感汉川马口镇,是明清以来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窑系之一,是湖北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有准确纪年款的民密。从明代隆庆年间创烧始,历经四百余年的烧造历程,积淀了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
马口窑烧造的坛、罐、缸、壶、钵、盆等民用陶器因经济耐用、民俗特色浓郁而深受百姓欢迎。近代以来马口陶器行销全国,并远销日韩、 东南亚 、欧美等国,解放后亦曾作为特色工艺品出口国外。
随着时代进步,马口陶器的实用性逐步减弱,生产规模日渐缩小,但其独特的工艺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