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垄上行》栏目在增强节目的趣闻性和参与性上进行了改进,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农民观众朋友的一致好评。截止七月中旬,栏目共播出22期,完成经济任务×万元。现将《垄上行》栏目上半年的运行情况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
  一、创新节目形式,彰显栏目特色。
  今年在节目形式上,更注重学习创新,先后学习了孝感、荆州电视台《垄上行》节目的成功经验,加以创新。
  一是、将“传递三农资讯,服务百姓生活,展示垄上新风,共织田园美景”的栏目宗旨,做成宣传片,提高知晓率。
  二是、充分发挥主持人主、配角作用,以主持人参与的形式贯穿节目始终,突出主持人亲民的主持风格,让主持人深入一线与农民朋友交朋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今年5月份,我们栏目组制作了一期《工厂育秧增效益》的节目,为了凸显节目的趣味性、亲和力,栏目主持人和记者毫不犹豫的挽起裤腿,下到秧田里与农民朋友一同劳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喜爱。
  三是、对节目片头、片尾做了全新的包装,新增了子版块片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制作风格清新、活泼、自然、美观,展现节目新气象,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
  二、栏目内容丰富,凸显服务宗旨。
  今年《垄上行》栏目内容更加丰富,新增了技术类、系列类、服务类节目,在选材上强调原汁原味,在制作上强调朴实无华,把栏目放在一个与农民平等、能够产生情感交融的位置上。注重挖掘农村亮点、热点,多角度展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成绩、新经验。
  一是,继续关注农村新人新事、奇人趣事,发挥传统故事性节目的感染力。诸如《田建华的土鸡乐园》和《金银花开财富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创业者的酸甜苦辣,随着节目的讲述呈现给观众。
  二是、增加了技术指导性节目。今年3月份,栏目组与县土肥站达成联办协议,以传播新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为目的,制作、播出栏目。目前,已成功播出《又见姹紫嫣红紫云英》、《秸秆还田好处多》等节目。在《又见姹紫嫣红紫云英》节目中,栏目记者多次深入紫云英试验基地,与老百姓沟通,了解老百姓种植紫云英的切身感受,将这种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绿肥种植,通过老百姓现身说法,推广开来。
  三是、尝试开辟系列类节目。今年六月份,在台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栏目组尝试以系列报道的方式,在栏目中推出了系列节目《垄上乡镇发现》,让主持人以“聊天”的语态,行走在乡村“说”故事,“谈”变化,“看”新貌,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全县“三农”工作的新成绩、新经验、新气象、新面貌,以彰显乡村亮点,展示田园风情。七月初《垄上乡镇发现》第一期节目《大山的馈赠》一播出,就受到宣传部领导的好评。
  四是、增设信息服务类节目。在原有节目基础上增设了《垄上课堂》、《垄上信息》、《垄上超市》等版块,进一步增强了栏目的服务性,尤其是《垄上超市》更是为农民朋友搭建一个供求信息平台,农民有什么需求的、有什么想买、想卖的,都可以通过栏目播发。七月上旬,我们接到白沙、花西、邹岗等乡镇的农民打来的电话反应,今年种下的水稻大面积出现不分蘖、株苗矮小的现象,希望我们栏目组能够帮他们解决。随后,我们联系了土肥站的技术人员,并与他们一起深入各乡镇,实地为他们解决问题,受到农民的好评。
  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精彩瞬间的捕捉和储备还不够。栏目拍摄中,有些好的镜头并是不可预见的,不可能事先做好采访准备。尤其是最能体现老百姓真实情感的流露瞬间,往往总是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还要在及时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点上下功夫。
  二是,节目的通俗性还有待改进。《垄上行》的采访对象大多是农民,在语言表达和事件的叙述方面,往往不能达到采访的预期效果。然而,“隔行如隔山”,有些农业方面的术语我们也不是很精通,因此写起稿件或是问话不够“乡土”,因此在采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老百姓不明白我们表达的意思的情况。
  三是、创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虽然,栏目组已经创收了×万元,但是离完成全年创收任务还有很大的距离,还要加大创收力度,拓宽创收渠道。
  今后,我们会在增强《垄上行》栏目的影响力,展示栏目本土特色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精品栏目,满足各方观众的需求,围绕“精彩栏目演绎精彩生活”的目标不懈努力!

最后修改:2020 年 01 月 02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