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孝昌概况,山水交通,人文,明清街,茶馆。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国土面积1193平方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辖12个乡镇,445个行政村,总人口65.8万。
  孝昌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东北部的小河镇旧称小河溪、小河司,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末清初和民国。曾有武汉“门户”和“小汉口”之称。至民国初,小河作为湖北北部连接南北流通的要冲地位没有改变。在南北往来交流中,相传小河一张姓生意人,将一种叫做“扯和”的娱乐工具自清朝就带回小河,立即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并且在这里生根,后来向周边辐射传播。
  “扯和”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纸牌工具,其牌面内容为汉字文言句:“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据查证:“上大人”的文字最早见于唐代的敦煌写本,其后又载于宋代的《续传灯录》,略有改动。直到清代,逐渐定型三言八句二十四字。后历代作为儿童蒙学识字和毛笔书法描红的范本。
  【镜头】:扯和字句讲义
  此二十四字演变成纸牌自何时始,已无从考证,但“扯和”在孝昌历经百年的传承,已成为人们娱乐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镜头】:打牌场景 牌照片
  “扯和”一般四人玩,其中一人轮流“坐醒”,有几种不同的玩法,有的讲“数坎”,有的讲“搁赖子”,有的起牌时亮牌,也有的不亮牌。每张字有五张,另有一张“混将”,共一百二十一张牌。庄家起二十四张牌,平家起二十三张,庄家打牌之前,还要顺翻一张牌,例如那张牌的字是“上”,赖子即是“大”,若是“人”,赖子即“邱”,按八句二十四字的顺序延伸。在玩牌的过程中包含一定的数学常识,门将牌为大,门将牌中的红牌为最大。手中若有三张同样字的牌为“坎”,从三张开始增加一张同样的牌,就可以“扯”牌,其获得和数翻番,如红牌开“扯”就是十二和,黑牌是红牌的二分之一,即六和,如果有五张同样字的牌,可以连扯两张牌,为“填头”,红字是二十四和,黑字十二和,门将红坎、黑坎“扯和”翻倍,牌的好坏变数大,满十和才能赢牌。
  【镜头】:丁文安介绍 制作镜头
   经过不断的改进,“扯和”外形逐渐美观,制作愈加精美。
  “纸牌”制作流程:首先选用合适的纸张,(安徽六安纸)平铺三层用牛皮胶或白胶刷后晾干压平,在上面用手书写“上大人”、“丘乙己”等文字内容,等纸张完全干后,在纸张正反面刷上桐油和清漆,其目的是让纸牌有皮软度、防水度、经久耐用和精美的亮度作用。约6至7天后,可以将晾干的纸张进行手工裁剪整理成121张(包含一张混将),为一副完整的“扯和”。然后用小削刀把纸牌方角削圆,放到刷油梳具上,来回刷上三至四遍桐油和清漆,干后,一副完整的“扯和”就制作完成了。
  【镜头】:特点 现状
  “扯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类似三字经,传播儒家基础知识,字体独特,书写风格上带有浓厚的楚文化特征,楚简风味明显,感观精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为“扯和”具有的这些艺术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加上体积小,携带方便,相当于一副扑克的体积,牌的宽度相当于扑克的二分之一,在孝昌县境内乃至孝感广为流传,加上纯手工书写制作,有收藏价值,深得百姓喜欢,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工具之一。
  近十几年来,随着媒体娱乐业的丰富多样性,使得“扯和”这类民间纸牌逐渐萎缩了生存空间,市场也随之萎缩,生产受到连锁影响,部分手艺者逐渐放弃这项技术。
  孝昌目前仅小河镇张生扬与花园镇丁文安在继续“扯和”的制作。但随着张生扬老先生的离世,后人转行,仅存的丁氏制作虽然在不断地创新改良,已然改变不了需求量的颓势。
  近年来,孝昌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 “孝昌扯和”的保护传承工作,孝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专班整理编纂“纸牌”资料。
2006年,孝昌县委县政府对丁文安“扯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给予大力支持,其注册的“双桥”牌“扯和”已获得国家专利,县委县政府给予丁文安1万元资金奖励;2008至2012年孝昌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4万余元保护经费用于“扯和”这种纸牌娱乐的保护与传承;下一步计划将孝昌“扯和”作电子游戏软件开发。

最后修改:2020 年 01 月 02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