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好主题报道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更侧重描述新闻过程和细节展示。
  一、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很好地渲染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看下去的欲望,这也成了一篇新闻故事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头,就很难打动观众。好的开头是新闻节目抓人眼球的第一步。
  很多好的新闻就是把包袱抖在开头,用最精彩的内容开头,画面可以是具有冲击力的,或者在内容上留下了悬念,让观众产生了好奇心理,不忍离去。
  车祸、火灾是新闻经常报道的内容。但是由于事件的突发性,记者赶到现场的时候,第一现场已经结束了。没有现场,这类报道的可看性就会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可以运用现场市民拍摄的一些手机视频,还有清晰的照片作为新闻开头。同时配上了消防车的警报声,声声紧急,一下子给人以紧迫感,同时时空拉近,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
  二、制造悬念和矛盾冲突
  新闻故事化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它有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效果。而要让新闻好看、耐看,设置悬念和表现冲突矛盾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悬念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引起观众对于故事发展,人物命运的关注。所以随着悬念的逐一解开,故事的答案也陆续揭晓,此时观众也已经被内容所吸引。
  三、细节是闪耀的“金子”
  电视新闻中的细节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可以引起受众注意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鲜活的细节可以把人们带到现实的情境之中,让受众更加能真实地感受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节比任何解说词,现场描述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比如《头羊》的拍摄中就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唐根根因身体残疾而导致找工作处处碰壁,他脸上无耐和失落的表情。有他决心回家当起了小羊倌时,眼中闪现的坚决和倔强。还有他和小羊们在一起时,亲密的相拥,关爱的抚摸,还有发自内心的笑容。都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再我们眼前。
  就是这样的一个个细节感动了无数人,也不用过多的解说,观众就能体会到唐根根和小羊之间的那种情感。

如何发现一条好的新闻

  参加学习,听了老师讲课后,深有感触。在我们身边其实每天都发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可怎样把这些事儿变成一条好的新闻呢,浅谈一下个人的想法。
  这里的“身边事儿”,无非是指自己在本单位听到、看到的一些“原生态”的事实,这些事实,并未经深入采访,只是一些事情的简要轮廓或道听途说的零碎片段。然而,有的“身边事儿”本身就具备新闻的各种要素,堪称好的新闻素材。
那么,我们如何将“身边事儿”变成一条新闻呢?我觉得我们要学会“筛选”:
  1、这些“身边事儿”得“是个事儿”
  何为“是个事儿”呢?按照新闻的专业用语,就是指能抓住问题、反映问题或说明问题的事儿。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们一大批党员干部与驻村村民打成了一片,这样的党员干部可以说“一抓一大把”,我们若只是简单的介绍他们与村民亲密无间,毫不足奇,这也不能算个“事儿”。
  而同样是报道驻村干部与村民打成一片的,记者通过“下雨天上房顶为村民补瓦片”“深入田间帮村民们背粮食回家”等一些感人的故事来表现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将村民当亲人,这就“是个事儿”。
  可见,典型、生动、感人、有故事的事儿才叫事儿,否则,司空见惯,平平常常,那就不叫“事儿”。
  2、这些“身边事儿”得是“真事儿”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所谓“事实”,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事情的真实情况”。而我们所听到看到的这些“身边事儿”,未必都是真实事儿。还得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严肃的核对、分析和思考,决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身边事儿”写进新闻稿件,更不能把经过想象、加工、编造的事情写进去。
  3、这些“身边事儿”得是“新近发生的”事儿
  新闻报道的“身边事儿”就得姓“新”。所谓“新”,就是在事实发生的时间上,都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要么就是首次在媒体上公开报道的。
  因此,要从“身边事儿”中挑选新闻事实时,一定要挑选“最近”发生的,并且越新鲜、离“今天”越靠近越好。
  4、这些“身边事儿”得是“大事儿”或“小中见大”的事儿
  范长江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为什么要强调事实的重要性呢?一般的鸡毛蒜皮事件太多了,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和震撼。当我们的身边确实找不到“大事”,“重要的事”,“轰动的事”时,那就挖掘“小中见大”的事情。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许多“身边事儿”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出以下的努力:
  一是比较、筛选、聚焦,缩小报道范围。当发现许多“身边事儿”需要报道,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时,不必急于写稿,而是将这些“身边事儿”纵横比较一下,通过比较挑选出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然后再根据每个事儿发生的时间,将“新近”发生的事儿作为重点范围,这样缩小范围,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楚。
  二是调查、了解、核实,确定报道重点。将手中有报道可能和希望的少数几个“身边事儿”亲自去调查了解一下,核实一下事情是否属实,尽量了解一下事情的全貌、全过程,还可顺便了解和补充一些细节。这样,对这件事能否报道以及如何下笔,就更心中有数了。
  三是挖掘、思考、权衡,明确报道对象。虚心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努力深挖主题,使之鲜活深刻;全面思考,使之既有新意,又与当前宣传精神吻合;权衡利弊,扬长避短,使“身边事儿”的新闻价值升华,力求使正能量满满,副作用趋零。

如何拍好一个短视频

  新媒体短视频时代,新手制作出了很多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受到了大众的欢迎,那么如何拍好短视频?
  1、策划主题
  首先,重中之重的就是,必须要先明确当前创作的作品的主题,锁定目标的用户群体,并根据当前的受众需求来决定创作的剧本的主题内容。
  2、搭建结构
  在确定好剧本的主题后,就要开始对剧本的整体结构进行搭建。结构的核心是故事内容,如故事的形式主要包含:角色、场景和事件。一般短视频的剧情时间都比较短,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文字内,设定亮点情节,更好的突出主题。
  3、拍摄视频
  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预防出现某种特定的画面混乱,拍摄的对象不突出等等现象,这时候就考虑到构图的重要性。一次优质的构图应该是作品的主体突出,主次分明,画面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短视频的拍摄技巧包括定场镜头的使用、空镜头的使用、分镜头的使用、移动镜头的使用等。
  定场镜头的使用
  定场镜头是用于影片的开始或一场戏的开头,来明确交代地点的镜头,通常以视野宽阔的远景形式呈现。定场镜头常用作视频中新场景的转场,用远景镜头拍摄一个城市或建筑的大全景,给观众一个位置感,让观众对环境有所了解。
  空镜头的使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视频中做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等,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短视频中,空镜头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情节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写景空镜头为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以景做主、物为陪衬,如群山、山村、田野、天空等;写物空镜头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以物为主、景为陪衬,如飞驰而过的火车、行驶的汽车等。
  分镜头的使用
  分镜头可以理解为短视频中的一小段镜头,视频成品就是由若干个分镜头剪辑而成的。它的作用是用不同角度的画面,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使其更快地理解视频想要表达的主题。 使用分镜头时需与脚本结合,如拍摄一段旅游视频,可以通过“地点+人物+事件”的分镜头方式展现整个内容。
  移动镜头的使用
  动静结合的拍摄,即“动态画面静着拍,静态画面动着拍”。在拍摄正在运动的人或物时,镜头可以保持静止,如路上的行人、车辆等。这类镜头的画面属于动态画面,如果镜头也运动起来,画面将会变得混乱,找不到拍摄的主体。当拍摄静止的画面时,镜头也一起静止会显得画面有些单调。在拍摄时可以左右缓慢移动镜头,上下移动镜头,或变焦等。移动时需要保持平稳,避免拍摄时的画面抖动。
  4、剪辑视频
  后期剪辑拍摄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把我们的素材充分的利用起来。例如画面的切换、字幕、背景音乐、特效等。剪辑时要注意按自己的创作主题、思路和脚本进行制作,编辑过程中可加入转场特技、画面调色等,但需注意特效不要过度。

最后修改:2022 年 08 月 25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