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放地址:https://xghome.net/go/64
《让曙光照亮梦想》之 邓曙光《画说孟宗》解说词:
  (多彩孝昌栏目片头)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多彩孝昌!
  (节目引子+配乐声画)他外表冷峻,内心丰富
                       他擅长绘画,爱好文史
                       他怀抱梦想,笔耕不辍
                他就是孝昌县文联副主席,青年艺术家邓曙光。
  (推出节目片头)《让曙光照亮梦想》之 邓曙光《画说孟宗》
  (主持人)从古至今孝昌就孝子辈出,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就是其中之一。孟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环境中,孟宗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今天我们就走近青年艺术家邓曙光,同他一起《画说孟宗》。
  在花园广场的画廊里,装裱陈列着一套关于大孝子孟宗的完整画册,三十多幅画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概括精炼、注释清晰,鲜活地再现着孟宗的人生轨迹。这些内容都出自邓曙光的作品《画说孟宗》。
董:《画说孟宗》在当时有一个什么样的创作背景呢?
邓:这是2009年县委宣传部安排布置的一个人文研究课题,也是为了弘扬我们本土这个人文精神,创作到了中途的时候呢,就是市里说要办孝文化节,然后就作为孝文化节的礼品之一,这时候就加快创作速度,所以后面还是工作得比较紧张,存在的不足应该很多。
董:那总共创作了多长时间呢?
邓:接近一年的样子,大概有大半年的样子。
董:《画说孟宗》有30多幅作品,每幅作品都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些作品对于你个人来说,当时创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源于什么呢?
邓:这个只能说是按照我个人对当时那个历史环境的认识跟理解,再通过图像这种方式图像化了。它中间会有,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跟读者能够理解的中间会有一个小小的误差,当然作为作者来说我们希望这个误差小一些。
董:这里面我看到的服饰、兵器似乎和汉代的那个时候比较接近。
邓:这只能做到神似,它不是一个那种考古的完全复原的那种东西,这也只能做到大体接近,大体的能够还原一些当时的服装、场景,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想象。
董:你觉得你的这些作品,当读者去读的时候会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邓:有,但是不大了,因为它已经把形象具体化了、把文字具体化了之后,留给大家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因为特别是孟宗这个人物的形象,原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画成了一个长者的老头。现在,按照我对他的理解,我觉得他当时哭竹的年纪应该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是一个少年人。这是每个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包括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他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原来的画家画孟宗的话,都会画一个白胡子老头在竹林里面哭。
董:你的这些故事是按照整个孟宗的成长脉络顺序来画的吗?
邓:对,按照他的一生的从小到大,到他过世这样的过程。
董:《画说孟宗》从初稿到定稿,一共有几套作品?
邓:从前面收集资料画了一些草图,然后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也先做了一批草图,最后大概前后用了三套。画了三套草稿,最后定稿。
  (插节目分片头)          
  《画说孟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前面刚刚讲过的画说孟宗,第二部分是读史说孟宗,两种不同风格的创作手法在书中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在读史说孟宗中,作者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古籍和文献资料,以讲述历史而非架构小说的形式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孟宗。
董:应该说读史说孟宗这个过程当中,对孟宗哭竹、孟宗孝道母亲,包括孟宗整个仕途的发展都做了一个非常详细地探究,我想你是花了一番功夫的。
邓:这个在查找各个方面的历史资料的时候,还是花了一些精力。好在他毕竟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各种的典籍上、书籍里面都还有相应一些的记载。我是尽量多去占有史料,然后在中间去进行了一个判断和搜集整理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历史本身说话。
邓:主要参考书籍还是正规的历史读物,就是《三国志》,他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三国志》里面的,孟宗这个人物是在《三国志》里面出现过几次的一个人物。
董:你对孟宗孝道他的母亲这件事怎么评价?
邓:孟宗确实是非常让人敬佩的一个孝子,这个并不是非要靠哭竹生笋这样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来体现的。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惦记母亲,在军营里面的时候,当妈妈跟他在一起住得不好的时候,漏雨的时候,他是哭着向妈妈赔礼道歉,说:“对不起妈妈,让妈妈跟着受苦了。”这是他一个孝心的体现。后来,他在作鱼官的时候,就把鱼弄回家里给母亲吃,当然母亲没有要。接下来之后,他在作吴城县令的时候,每当有好吃的东西,自己都不忍先吃,要先送回家里给妈妈先吃。这样一些很平凡的故事,都是很平常能够做到的,是人的一种非常正常的一种情感的流露,这样的故事真的是能打动人。
董:也就是说,孝道母亲的那种精神非常值得推崇,但是孝道母亲的方式,不一定要把竹笋哭出来。只要心中有孝,很简单的行动就能体现那种孝道和孝心。
邓:在这些故事里面,我觉得最好的、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当吴城县令的时候,不忍先食,不忍先尝,有好吃的东西给妈妈先吃一下,那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这里要给大家讲讲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当年明月”关于历史人物的分级情况。“当年明月”在其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中,对历史人物大致分为如下三级:
  第一级,关键人物,对历史发展产生过转折性影响的,归于此类,典型代表张居正、秦桧,总而言之,他们是能给历史改道的人。
  第二级,重要人物,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归于此类。典型代表戚继光,这类人没法改道,只能在道上一路狂奔。
  第三级,鸡肋人物,但凡史书留名,又不属于上述两类人物的,皆归于此类。典型代表太多了,这类人基本上都有点用,但不用似乎也没问题,属路人甲乙丙丁型。
  按照“当年明月”的这种历史人物分级方法,孟宗可以确定为哪级人物呢?
邓:这个我在后期的时候,写了一个历史上的第三级人物的第四种选择。孟宗大概应该是跨过这样的三类人物,就是鸡肋级的人物。他尽管历史上作了一个很大的官僚,官至司空,但是在历史的政治这个舞台上和军事这个舞台上,他没有留下什么太大的功绩,让后人惦记。那么,他留下的就是一片孝心。真正感动世人的,让我们现在千年之后还记得他是一个孝子。易中天在讲三国的时候讲一个能干的人,在历史上有三种选择,作英雄、作奸雄、作枭雄。孟宗是一个很能干的人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在读书的时候,他老师的评价就是“钦宰相器也”,将来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但是孟宗并没有选择作奸雄,也没有选择作枭雄,他甚至没有选择作英雄,他选择了作一个孝子。我想应该就是说我们首先不论你是作政治家也好,作军事家也好,首先是做一个人,符合人性的人,这才是能够打动我们的一个真正的原因。
董:那么也就是说,再回过头来我们去看一下,就是说英雄也好,枭雄也好,或者说孝子也好,首先是要做一个优秀的人。
邓:做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这种情感是始终流淌在我们身上,并没有因为这千年的时间变迁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到现在我们的小孩还在唱:“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插节目分片头)
董:在那个时期应该说孟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孝子,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么优秀的一个人,和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邓:孟宗在历史上成为一个非常出名的政治人物也好,就是孝子也好,确实非常离不开他母亲的这种教育。他母亲的教育,应该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一种古代的一种教育。我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他母亲对他的教育。首先,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决定送他出门就读,到河南的南阳。这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多家长都可能难以做到的。孟宗的妈妈直接把孟宗送到老师那里去,这是多不简单的一件事情,并且选择的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老师李肃。李肃这个人在三国的时候他是一个相当于许慎那样可以给别人下评语的老师。这是第一个,选一个好的老师给自己的孩子。第二个,她做了一床非常大的被子,带到学校里,就是让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在冬天的时候、在寒冷的时候可以跟她的儿子一起盖一床被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交结贫寒之士。这样呢,孟宗的母亲就给她的儿子选择了一群朋友,而这群朋友是一群穷朋友,有志气的穷朋友。
董:都是为他以后的发展在一步一步的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邓:对,这样的两个前提,之后呢,孟宗在作鱼官的时候,把鱼送到家里之后呢,妈妈退回去,不要,拒绝接受这样的东西,是为了维护儿子的那种作清官的名誉。为将来她的儿子在政治前途上的上升,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就是,不仅顾及到儿子的成长,还顾及到儿子的这种名誉,在政治仕途上的名誉。最后,孟宗在军营里面把母亲接过来的时候呢,因为居住的环境不大好,下雨的时候屋里漏雨,孟宗是哭着跪在妈妈的面前跟妈妈道歉说:“对不起,妈妈。”这时候他妈妈说了一句非常硬气的话,就是:“何足泣也,但当勉之。”激励着儿子上进,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值得哭的,应该拿它来勉励你自己积极的上进。这样这个孟宗的成长,她(母亲)给他选的老师、选的朋友,在做官上维护她儿子的名声,在他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给他激励。那么,孟宗的母亲是一位明智的、大气的、有远见的母亲。
董:你希望孟宗成为英雄或者枭雄,还是仍然一个大孝子呢?
邓:这不是我们去选择,或者给他能够做出选择的,是他自己选择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面首先是作一个孝子。
董:可以说他作孝子就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弃官奔丧。
邓:这个弃官奔丧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他很了不起,他可以不做官,然后去给妈妈奔丧。当然在古代这个丧事是很大的,养老送终那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件。但是,实际上,当时孟宗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丢掉一个官职那么简单,他是面临杀头之罪。因为当时的皇帝孙权,立了一个才刚刚颁布的一个法令,就是说,不许这样私自奔丧。孙权的这样一个法令才刚刚制定的时候,他应该是第一个以身试法的人,用他的孝心去挑战了这个孙权的法律规定。
董:孟宗当时难道是胜券在握,孙权不会治他死罪吗?
邓:如果没有陆逊出面给他陈情的话,那他被杀掉的可能性那就是百分之百,恰巧他是因为碰到了陆逊这样一个吴国后期最重量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主管着吴国军事的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给他说情,才免其一死。
董:陆逊给他陈情,最大的篇幅也是放在他的孝心上吗?
邓:应该是那样的,因为他这个人之常情。但是,孙权的这个法令明显的是违背了这样的人之常情,但是孙权是给了一个理由的,他认为就是说,你应该以国事为重。
董:估计当时的孙权作为吴国的一国之君的话,他如果把一个大孝子就这么治罪,就这么治死,也害怕自己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
邓:这个法令当时是很奇怪的一个法令,因为中国古代的那种统治者一般是鼓励这种孝的,倡导孝的。但是,孙权却出台了这样一个法令,他是以忠来对抗孝。就是首先你在外为官的时候,那你是要以国家利益,也就是以皇帝的利益为重,以忠为第一位,孝是放在第二位的。
董:你能够尽忠才能够尽孝。
邓:他把它做成对立了,后来的统治者大概比孙权要明白一些,忠孝是不对立的。

  孟宗在当时的吴国是位列三公的国之重臣,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一个平凡的人物,所谓伟大,实则是平凡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具体表现在孟宗身上的就是他对于母亲的爱和孝:为母亲找竹笋,为母亲捕鱼,有好吃的食物先送给母亲尝,希望自己的母亲吃得好一些,住得好一些。这些可能才是我们对一个早已逝去的古人直到今天仍然念念不忘、感到亲切,愿意谈孟宗、说孟宗的真正原因。
  (主持人)百善孝为先。经历了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风霜,依稀还能听到孟宗的哭声,孟宗哭竹,并不在于他感动了天,而在于他的哭声里饱含着对母亲的至爱至孝,饱含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孝德文化。
  观众朋友,到今天为止,系列节目《让曙光照亮梦想》就全部播送完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最后修改:2010 年 08 月 07 日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赞赏